小麦根腐病的发生特点?

农富录 人气:2.35W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特点?

小麦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与菌丝体潜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因此土壤带菌和种子菌是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当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可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高温多湿有利于地上部分发病,24—28℃C时,叶斑的发生和坏死率迅速上升,在25—30℃时,有利于发生穗枯。重茬地块发病逐年加重。

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根腐病分布极广、小麦种植国家均有发生。

小麦根腐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潜伏或附着病残体和种子越夏、越冬,成为初次侵染主要来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寄主表皮上萌发侵入,出现病斑后,继续产生病菌孢子,进行再侵染。根腐病菌是弱寄生菌,切不利条件如冷害、涝害、旱害等引起植株衰弱,均发病重。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多年连种,或不适期播种,盖种覆土过深以及施肥不足等均发病重。种子黑胚带有病菌,播种后发病重。

根腐病发病特点主要是根部出现褐色或者黑褐色病斑,逐渐侵入内部,致使小麦枯萎白穗。

小麦生育前期温度、湿度低,菌源量小,发病轻,抽穗前叶片抗性较强,病情增长速度缓慢,抽穗后抗性下降,温度、湿度升高,经多次再侵染后菌源量增多,病情迅速增长,乳熟期后,增长速度减慢。

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的一种真菌病害。根腐病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时发生重;幼苗受冻病情加重。成株期叶部发病与气候、寄主生育状态及叶龄有关。麦田缺氧植株早衰,抗病力下降,发病重;叶片龄期愈长,抗病力愈低,小麦抽穗后出现高温、多雨的潮湿气候,病害发生程度明显加重。

小麦叶、茎、根、穗、粒均可受害,但以根茎部受害为主。在茎秆基部、叶鞘形成黑褐色条斑或梭形斑,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引起不同程度的茎腐或根腐。进而造成死苗、死茎或死穗。叶片病斑初为梭形小褐斑,后扩大成椭圆形或较长的不规则形,病斑可相互连成大块枯死斑,严重时造成整个叶片枯死。穗部受害时,初在颖壳上形成不规则病斑,穗轴和小穗枝梗变成黑褐色,进而造成死穗或籽粒秕瘦。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或全胚呈黑褐色。根腐病也可以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部位,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间白色,形成花斑粒。

小麦根腐病是禾旋孢腔菌引起,为害小麦幼苗。